日前,一位喜爱收藏古董的读者向记者反映他在古董摊前看到一些情况,希望通过报社向涉道不深的古董爱好者提个醒:“小心托儿!”
这位读者说,一次他在阜成门的地摊前看见摊主正在兜售一只青花釉里红大花瓶,并称其是乾隆年间的出土文物,开口要价3000元。实际上那东西是新的,无论摊主用烟熏、用泥糊、用尿泡,也掩不住它的“火气”(刚出窑瓷器的一种标志)。外行和初学者由于难辨其真伪,所以很容易被蒙。地摊前一位“大款”模样的人,三下两下就被“托儿”蒙住了。这个说:“这是个好东西,我在拍卖会上见到同样的瓶,拍到一万元呢!”另一个接着说:“这古瓶有好几百年历史了,才3000元,太值了!”“大款”被煽得拿不定主意,这时围观的一个“托儿”一把夺过花瓶,对大款说道:“你要不要?你不要,我可要了!”说着就从口袋里掏钱。这下可把“大款”惹急了:“别,别,我没说不要,不就3000元么,怕我掏不起吗?”说完,赶紧掏钱给摊主,高高兴兴地抱着新瓶子走了。
对于“托儿”的行为,明眼人只能看在眼里,而不能打抱不平。如果要“多嘴”,便会遭到“托儿”们的群攻,轻的恶语相加,重的拳打脚踢。读者就曾经示意买者所买的古董是假的,而被恼羞成怒的“托儿”抓住衣领要动武。
据读者介绍,这些“托儿”时隐时现于地摊前,他们一般打扮得很斯文,有戴金丝眼镜的“学者”,有穿笔挺西装的“专家”,有留大背头的“古董商人”……他们一会儿用手指敲敲瓶体,一会儿掏出放大镜看看釉色,然后就是一番“演说”,把假的说成真的,新的说成老的,次的说成好的,直到买者心甘情愿上当受骗为止。等买者再回来找人时,已是人去摊空,花钱买了个教训。